新利体育·luck18(中国)
您当前的位置 : 18新利体育luck官网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绿色设计的现状十篇

绿色设计的现状十篇

作者:新利体育·luck18(中国)
发布日期:2024-04-06
阅读量:

  伴随着经济水平快速上升、环境问题不断出现的同时,“社会可持续发展”呼声越来越高,绿色建筑是人类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存在的危机作出的积极反应,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业的实践成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依然将成为21世纪工业设计的热点。

  所谓绿色建筑设计,是指紧密结合当地情况及用户需求,采用一系列先进材料、机械和控制技术,使楼宇系统最佳化,在为用户提供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大大减少能耗、水耗以及废水处理等运营成本。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从对环境影响、建筑物内环境和全寿命周期投资等角度综合做出决策。一座建筑物的“寿命”跨越它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直至其最终的拆除或再利用。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阶段,所做的决策会直接影响以后各阶段的费用和效率。但负责建筑物设计、施工以及做出初投资的,往往和使用维护建筑、承担其运行费用、支付雇员工资和利息的不是一个单位。这就导致许多建筑在使用中出现各种由于设计不当引起的问题。绿色建筑设计需要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表现,在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的基础上,不是仅仅考虑节省初投资,还要考虑节约运行与维护费用。也就是说,绿色建筑关心的是建筑物“一生”的“健康状况”。

  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在建筑中可进行太阳能的利用,如设计并建造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将太阳能转化为建筑本身需要的电能和热能。此外,风能也是一种开发利用较为方便的一种清洁能源,除了建筑的自然通风外,还可以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将风能转化为建筑内可直接使用的能源。

  循环利用是环保理念的基础,所以在建筑设计中亦是如此,对于有些旧有建筑中拆除下来的建筑构件,通过加工改造,可以重新利用在新的建筑中。这种做法既减少了旧有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又减少了材料购置费用的支出,完全符合绿色建筑的体系机制。

  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减少建筑的投资,还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环境污染,使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固体、污水与气体等污染物带来最小的环境负荷。

  建筑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带来较高的环境污染。建筑师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应具备生态和经济的意识,选择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小的材料,如生态水泥、绿化混凝土、高性能建筑材料、家居舒适化和保健化建材等。可使用预制模数构件来减少建筑垃圾。

  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污染,在建筑的造型设计、材料选用和工艺设计都应便于施工,减少施工的能耗和降低其带来的环境负荷。

  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从而节约费用。

  建筑师在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例如,设计两所住宅建筑,在材料和工艺都相同的情况下,设计者采用不同户型的话,一种自适应性差,可能在几年后无法满足使用功能,无法改造只有拆除重建,而另一所由于可以灵活变换户型而得到更长时间的使用,相比之下,在相同的时间内,后者生命周期中耗费的资源和产生的污染比前者要少很多。

  因为对建筑材料的消耗比较大,所以不仅要考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耗,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材料在生产运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在生产方面,应该尽量的选用低能耗,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为减少运输能耗,尽量的选择地方性的建筑材料,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从根源上开始节俭,为以后的节能打下基础。

  对于不同地区的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需求,对于南方的多雨季节,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的防渗性,所以对于材料的防渗性有很高的要求,对于北方的建筑,要做好冬季的保暖工作,这就需要在外墙上要选取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对于建筑设计的布局、平面形状、朝向以及门窗等,都会对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在采光、取暖、通风等一系列要素有所影响,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这些因素的限制。

  绿色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三个方面,考虑到居住环境的气候条件,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和谐统一,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

  绿色建筑是一种气候适宜性建筑,即遵循气候特点设计出低耗能建筑。比如徽派建筑就是典型的小气候调节型的建筑,非常热的夏天,到了房间里也会觉得很凉快。徽派建筑大多为两层结构,一楼住人,二楼堆放稻草和粮食,粮食和稻草就成为隔热层,建筑上层与下层、内部与外部温差相差5度之多。徽派建筑

  的地窑是把季节性的热能储藏在地下,然后用温差为建筑取暖或降温,达到节能的效果。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

  这样可以减少场地平整带来的建设投资,减少工程量。同时也避免因场地建设造成的对原有生态环境景观的破坏。在绿色建筑设计初期,从建筑朝向、高度和地下空间重点考虑,这是设计初期最应该注意的事情。目前全社会都在倡导节能理念,国家也积极的制定推广节能的政策法规,许多大城市都在逐步推广节能不达标不能通过的政策要求,因此这方面都因引起绿色建筑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诸如电磁辐射超标、火爆、有毒物质,其他超标污染元素等。绿色建筑设计除了本身对周边环境要绿色节能环保,设计之初周边外部大环境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无成本节能措施主要针对绿色建筑设计耗能系统进行按负荷、按需求控制,以减少浪费,同时还具有实施简便、无需额外的资金投入、见效快的优点。绿色建筑设计运用了不少的新技术,例如雨水收集回用、人工湿地等,绿色建筑设计可以为建筑设置一整套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对热工参数的动态监测,可以了解建筑物的实际运行状况,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导入到能耗计算软件中,可以查看建筑物的能耗情况,包括空调系统运行情况、水系统运行状况、太阳能系统运行状况、建筑物能耗情况、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分布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及时调整设备开关,有效的节约能源,同时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设计即生态建筑理念的彰显以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为宗旨,以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为目标。因此,建筑实践应当加强对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视,不断实现设计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陈敬文.绿色建筑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具体体现[J].广东科技.2008(18)

  城市道路绿化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了道路的宽度,也直接影响到绿带的宽度。一个城市道路系统有:快速道路系统、交通干道系统以及步行交通系统。不同的道路系统对绿带提出不同的要求。

  2、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与《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道路功能不同,使用者的出行目的亦不同。机动车道的使用者大多为大巴、中巴、出租车、摩托车;非机动车道的使用者大多为自行车和助力自行车;人行道的使用者为行人和附近的居民。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使用者有较明确的出行目的,对绿带的细部不会有很多的关注,他们往往只意识到绿带的大面积色彩、轮廓和粗线条。而人行道上的行人有较充裕的时间,且行路速度较前者慢,对周边绿带的变化有一定的敏感性。

  绿带是道路的门面工程,设计应遵循美的有关规律,而且绿带内往往设有路灯柱、窨井等构筑物,绿化设计须结合现状,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因素。例如:路灯柱的排列间距往往相等,可以结合灯柱,设计成有节奏感的绿带效果。

  植物配置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形成当地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植物群落的构筑,不仅有美学、植物学上的要求,还须有生态方面的要求,根据周边环境及道路性质,考虑到植物的滞尘、隔音、吸收有害气体、降温增湿的功能。据有关资料统计,夏季榕树荫下的地面较阳光直射的地面温度低5。C左右。特别在夏天,遮荫防晒已成为道路绿化的必备功能。

  “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城市道路绿化的成败,很大原因取决于养护管理,避开现有的养护能力做设计,最终是昙花一现,甚至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技的发展,促使城市发展。凯文林奇在《城市的形象》一书中,列举了构成城市形象的五大因素,道路是处于首要地位的,这充分说明道路绿化作为道路的组成部分在创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中的重要性。

  根据现状情况,结合杭州‘三江两岸规划’,剖析之江路:之江路首先是一条自然风景区的边界道路,蕴涵了杭州六和塔公园、九溪等风景区文脉,另外杭州解放纪念碑公园、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等也成为沿线道路的重要临界面。之江路其次是一条交通性道路,之江路-沿江大道是串联下沙新城、钱江新城、之江新城的城市干道,也是主城区西南向(富阳方向)的出入城干道,同时还是江北的沿江景观大道,目前之江路的复兴路以西段过境交通穿越严重,交通压力较大。之江路也是沿江观潮景观廊道,观赏跨越钱塘江的各座大桥的风采,特别是茅以升为主设计的钱江一桥。城市道路交通空间与生态空间(六和塔、九溪和自然景观部分)齿状交错,城景交融。因此设计定位为:生态、交通的滨水景观大道。

  具体表现为:一轴两带一轴:沿江景观道路所串联形成的滨水交通轴。两带:道路生态绿带和沿江观潮景观蓝带。

  本次设计将之江路分为道路红线内部分、道路红线外部分及专项设计部分三部分进行景观设计。道路红线内部分为道路红线内绿化设计、沿江观潮景观带设计及人行道铺装设计,道路红线外部分为道路红线外绿化设计,专项设计部分为围墙栏杆改造设计及城市家具设计。

  之浦路至钱江珍珠有限公司现状中央隔离带现状只有灌木和球体,整体效果较差,设计中央隔离带整体新建,在基调树种的选择上延续前段特色,上层乔木以香樟为基调,间隔点缀枫香,中层在香樟林下局部点缀红枫,增加季相色彩变化,灌木红叶石楠和春鹃间隔设计。现状五浦河边行道树保留,与人行道铺装结合设计。

  钱江珍珠有限公司至虎跑路现状中央隔离带乔木以香樟、枫香为主,灌木自然和带状种植结合,乔灌木整体长势良好,高低错落,不同季相搭配形成了之江路的整体构架,改造过程中整体予以保留,考虑到施工破坏和整体灌木的完整性,仅沿侧石50cm的灌木给予更换,全路段花叶络石、花叶蔓长春、书带草间隔设置。现状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保留,改造后位于人行道内部的行道树用设计成平树穴。虎跑路至复兴路中央隔离带为道路改造新增加绿化,沿江侧现状香樟长势浓郁,设计采用落叶乔木杂交马褂木作为基调树,和已建设复兴路树种一致。树与树间隔8米,每间隔72米段的小丑火棘种植40米段的毛鹃球及金森女贞,北侧原行道树香樟长势不好,由于路幅变化影响整体通行,建议移除。南侧沿江无缝连接,把沿江景观道和人行道统一设计,上下联通,局部稀疏区域种植四季桂绿篱。 1:沿江观潮景观带设计:防浪墙整体粉刷,波浪式灰白组合,与北侧景区古建遥相呼应。

  沿线结合安全功能需要,设计隔离栏杆,形式分两种,抽象艺术式与现代简洁式。

  抽象艺术式栏杆采用白色PVC花式造型柱体支撑,横向栏杆以曲线造型为主,灵动活泼的曲线形成艺术、跳跃的界面效果,与之江观潮主题及与防浪墙一脉相承。波浪式元素形成一个大的沿江观潮的符号,也成为之江观潮的特色之一。

  现代简洁式栏杆采用深灰色铸铁框架支撑,整体造型为简洁明快的直线条,通过柱体的疏密布置来展现大杭州的现代大气、包容细致。

  现状人行道铺装以青灰色透水砖为主,个别建筑后退空间铺设为青灰色系花岗岩,整体效果较差。为提高之江路整体景观效果,本次设计人行道铺装以高湖石花岗岩为主,通过不同规格、不同面层肌理处理来增添人行道景观效果。

  为区分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的各自使用区域,减少因人非混行造成的碰撞等事故,将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采用不动的材质进行分割设计,人行道全路段统一使用高湖石,方案一非机动车道同样选用高湖石,通过不同规格及铺装形式使之与人行道既统一又有所区别;方案二非机动车道选用传统沥青路面,沥青路面使用普遍,在耐久性、行车舒适性方面优点突出,方案三非机动车道选用新型材料彩色橡胶地砖,彩色橡胶路面材料新颖,铺装颜色选择性强,铺装组合形式灵活多变。

  (二):道路红线外带设计:现状路侧绿化带及沿河绿化带整体效果较好,局部地段绿化效果较为杂乱,建议进行提升设计。之江路北侧绿化带林木茂盛,但层次单一,略显杂乱,设计在保留部分原有苗木的基础上,增加色叶开花乔灌木,增加绿化层次的同时,使景观效果更显绚烂鲜艳。

  五浦河段沿路绿化带内绿化已改造,部分与人行道铺装高差较大,现状乔木较大,地被基本缺失,设计保留现状行道树,清除黄馨,河边保留乔木,整理土坡,地被整体新种。

  局部靠近山体挡墙区域设计挡墙垂直绿化进行遮挡处理,保留建筑种植珊瑚树绿篱进行遮挡,外侧种植杜鹃等观花类灌木增加景观观赏性。

  1:围墙栏杆改造设计:之江路现状建筑造型以几何为主,面层脏乱,景观效果不佳,建议进行围墙整治。现状围墙分为幼儿园围墙及汽修厂围墙,整体效果较差,建议进行针对性的整治设计来体现其特点。现状白塔公园围墙以白色实体围墙为主,局部喷绘宣传画,景观效果较差,建议进行围墙整治。现状复兴路交叉口沿江设有管理用房,造型简单色彩单一,建议进行建筑立面整治。 同时钱塘江大桥至复兴路段北侧现状有一道围墙,大体分为两段,双向泵站段65米,墙体刷广告宣传画及公益宣传画,另一端为白塔岭居住区等段,长约725米,基本以白墙为主。全段围墙景观效果较差,建议进行围墙整治。

  本次设计首先要求把加建、临建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保留建筑的外墙面统一设计改造,以江南水墨印象融入建筑景观整改中,以黑、白、灰为基调,外墙以青砖、白墙饰面。结合建筑外立面整治,对建筑周边场地进行艺术化、人性化处理,局部布置坐凳树池、景墙及装饰构筑物。对场地原有的绿化进行梳理;保留现有较大、较好的乔木,增加观叶、观花树种,适当增加品种丰富的花灌木,提升绿化品质。

  2:城市家具设计:本次设计城市家具为灯具、垃圾桶及城市雕塑。设计以保留道路块面完整性为前提,结合现状绿化带内大树位置设置路灯,之浦路至钱江珍珠有限公司、虎跑路至复兴路路段设置单杆双挑路灯,钱江珍珠有限公司至虎跑路路段设置双排单杆单挑路灯,路灯按30米/个布置,使整体道路更干净简洁,满足道路照明需要的同时也丰富了景观效果。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绿色空间延续,还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将道路绿地使用功能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为市民服务,是我们道路绿化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的。我认为应做好以下方面。

  一、了解道路绿化项目的相关背景。项目背景一般包含城市概况、自然环境、项目概况:

  1)城市概况。一般是指城市建设建设的基本情况、独特的历史文化、水文地理状况,特别是与城市绿化相关的绿化景观构成,比如说:城市主要绿地分布、绿地网络、公园状况、寺庙景点等所形成的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及一个城市对绿化重视程度、绿化理念、绿化生态建设的举措,城市建设定位。

  2)自然环境。一般是城市建设建设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毗邻地区的交接状况,城市地形地貌特点,如是否平原地带或高山丘陵地带,常年气温,四季气候情况,雨水、风向等等这对我们方案设计会有较大的影响。

  3)项目概况,道路项目概况是指某项目景观绿化在城市绿地中所处具置,方向,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作用,道路的长度、宽度,路形结构、断面形式以及周边环境等等。并进行现状分析,如:道路沿线两侧用地性质分布,道路两侧是农田还是自然景观,是繁华的城市商业区还是集中聚居的小区,道路两侧地势状况,沿线是否有涵管与桥梁,道路的平交道口分布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我们道路绿化设计,必须理清。

  二、把握好设计方案总体思路。在充分了解项目的相关背景后我们应该把握好设计方案总体思路,如何把握设计思路可从以下着手:

  (一)找准设计依据设计依据一般包含《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公路绿化建设标准》,《交通部关于公路绿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建城(2007)215号以及某道路景观带绿地业主对方案设计的要求,道路用地红线,道路总体设计,城市的总体规划,现场考察情况等等,这些是决定我们设计方案最基本必不可少的依据。

  (二)深思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应根据掌握的道路基本情况认真思考其景观设计掌握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有章可循。

  1)整体和谐统一原则道路绿化景观要融入周围环境,要与周围建筑、道路、桥梁、水体相互衬托,并便于城市其他景观(如亮化工程、广告灯箱等)的实施,达到统一和谐。

  2)因地制宜原则道路根据现状,因地制宜,在满足景观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地形、地貌、环境形成景观。营造自然生态的景观。

  3)“以人为本”原则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不但要充分考虑该景观绿地的美化、绿化功能,合理考虑提供娱乐活动、生态休闲的功能。

  4)突出重点原则在靠近道路节点、桥等人流活动量较大以及绿地地块宽度较大处应形成绿化景观的亮点、重点。

  5)节约型原则注重“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体现节约型园林的研究、技术措施,绿化符合节地、节土、节水、节材等几个方面。

  6)协调性原则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

  1)植物配置结合现状,适地适树。力求树种的多样性,多采用乡土树种,体现城市文化的特色。采用树型优美,叶色各异的各种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花灌木等力求达到质朴、自然、亲切。

  3)植物搭配多样化。乔木、灌木、花灌木有机结合配置,并注重各种形式的搭配以突出层次感。采用各种乔木、灌木及花色,叶色不同的地被植物组景,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配合植物季相、色相的变化,提高植物的观赏性。

  4)道路绿化与环境融为一体,以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为主,遵循生态学基本原理,形成多层结构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屏障功能。融绿化、美化、香化、防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5)充分考虑植物长势因素,合理选择苗木规格,控制景观造价,既能满足前期景观效果,又能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

  6)建设高标准的城市道路绿化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花草结合,实现优化配置。

  7)分车带的绿化采用注重景观与视线引导及指示兼顾的合理化设计。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低矮灌木或地被。

  1)主题定位。突出“人、自然、城市”和谐发展的主题,通过对道路的交通及景观环境分析,运用生态的观念,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构成自然与人文相交流的城市生态型景观风光带。

  a.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尊重道路绿化的功能性要求,满足安全、通行等最基本的功能。

  e.以生态、自然、人文为主,串起道路全线,针对绿化现状,克服植物品种单一的状况,增加常绿树种,多运用乡土树种,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

  f.人性化设计,从车行与人行感受出发,注重景观尺度感与空间感。立足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注重环境的和谐,在充分满通功能的基础上,体现人文特色,凝练文化底蕴,合理布局,以体现景观的和谐性。

  3)设计目标。充分挖掘地方人文特色,结合城市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巧妙的将自然景观、绿化景观、人文景观相结合,达到构思精妙,强化了城市道路的景观形象,体现地方特色,形成独特的绿化景观效果,并体现构建节约型园林的景观;通过景观要素的合理搭配与组合,塑造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生态道路景观带。

  三、巧妙地进行方案设计。巧妙的进行方案设计,应合理划分景观段落布局。根据道路形式,长度可将整条道路的绿化分为若干个道路绿化标准段,比如:可以根据公交站台节点、道路平交口绿化节点,道路绿化隔离带,道路块状绿地等等进行景观段落分割,在各个主要节点运用小品,植物造景,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道路标准段绿化常采用乔灌木合理搭配,展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特色。

  (一)中分带一般形式。中分带一般形式为自然式的花灌木组团结合规则统一的乔木树阵。两端以自然式的花灌木组团,主要设计一些开花的灌木如垂丝海棠、樱花等,同时搭配色叶树种紫叶李、红枫以及常绿金桂,做到四季有景,下层搭配色彩模纹以及宿根花卉与中间乔木阵列的下层模纹相呼应,且景观更为精致细腻;中间以乔木树阵形式规则排列,常绿和落叶树种相替换,赋予季相和色相的变化。下层配植色彩模纹,如红叶石楠、金森女贞、海桐等,呈现一条美丽的色带。乔木树阵,突出中分带的气势,同时体现了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岛头处常考虑到不影响行车视线,主要以低矮宿根草花为主,点以景石配以红枫和五针松,以保证美观而又通透的效果。中分带植物选择,落叶乔木如银杏、榆树、枫香、乌桕、无患子等;常绿乔木如香樟、女贞等;中层花灌常用樱花、紫薇、海棠、红叶桃、金桂、独杆红叶石楠、花石榴等;下层地被如红叶石楠、龙柏、海桐、金森女贞、宿根花卉、草坪等。

  (二)两侧绿化带一般形式。两侧绿化带一般形式,沿路一侧以自由曲线方式种植地被、花灌木,间隔建造微地形,点缀大乔木,更好的烘托出自然种植方式,运用丰富的植物造景手法,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色彩等各项特性,结合植物生长变化创造出线性四维空间,运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灌木与乔木相搭配的种植方式,以一定距离(一般150~300米)为一个单位形成线性景观序列;着重体现物种多样性及植物的层次变化,体现景观多样性,运用各具特色的花灌木与地被组合成为一条绚丽斑斓的花带,其上方栽植行道树,营造出人行树荫下、花草随行间的城市新景观。

  (三)公交停靠处绿化处理形式。行车道外两侧绿化带遇到公交港湾位置绿化带宽度往往比较狭小,宜采用低矮模纹组合的种植方式,点缀花灌木,简单质朴,与周边景观风格迥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适当消除候车时的焦急心情。采用自然式种植的方式打造精致细腻的景观,给乘客候车带来舒适美观的空间。主要常绿树种为金桂,配植红枫、垂丝海棠以及大叶黄杨球、海桐球和一些草花。植物栽植自然生态。

  1)中分带节点:景观节点处于不同走向道路的交接处,运用造型树与景石搭配,颇具城市个性,可点缀大树,配以自然地被组合,使道路起点景观具有冲击力。充分展现城市韵律之美,历史底蕴的积淀,延续历史文化的风采,体现一定的城市主题。

  2)两侧绿化块状节点:宜采用自然式的设计手法,体现开阔,自然生态的景观效果,通过营造微地形,可以金桂作为背景,运用曲线形灌木色块的组合,形成视觉上的冲击感,点植高大乔木,形成一种瞩目的自然景观,点缀球类,保证视线畅通。最终达到植物的季相变化组合,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景观空间开闭有度形成因地制宜开辟形式多样的开放空间,做到“点、线、面”结合,体现适宜的道路绿化带空间,拉近人们与绿地的距离,达到生态道路的效果。

  绿色会计的主体问题实际上是绿色会计的定位问题,即如何理解绿色会计与现行财务会计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有三种不同的理解:①绿色会计是一门与现行财务会计并立的独立学科。②绿色会计是现行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学科。③绿色会计是现行财务会计与环境科学等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由此,对绿色会计的主体就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是政府,属于宏观层面;二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是企业,为微观概念;三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既涉及企业又涉及政府。绿色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其主体不能仅限于企业,还应包括政府,即从宏观层次进行核算。

  按核算内容的不同,可以将绿色会计主体划分为不同层次:从国家角度划分,称为宏观绿色会计主体;从区域的角度划分,称为中观绿色会计主体;以各个微观经济组织划分,称为微观绿色会计主体。这样就将会计主体置于环境系统中,从而将环境资源的价值消耗与补偿纳入绿色会计核算系统,体现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定的国家或地区的划分规定了绿色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的空间界限,即绿色会计只核算本会计主体内部的环境事项以及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环境事项;同时考虑本会计主体内上、下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寻求不同代人之间的环境资源公平合理的分配。这体现出各个会计主体在同一时间、空间同占有地球的环境资源,共同对资源的使用与保护负责。

  绿色会计的客体(核算对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因此,绿色会计核算对象中必然包括自然环境,具体说来,是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环境资源损耗是指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以及企业生产、储运、销售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超定额消耗。环境资源的补偿是指企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以及以排污费、罚款和赔偿等形式上缴国家或付给他人用以保护环境的支出。

  南京大学的杨胜雄教授在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上表示,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应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类,并认为传统绿色会计的不足在于只关注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忽略了人文环境,因此革新势在必行。

  由于绿色会计与自然环境关系复杂,考虑到目前的绿色会计核算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对于其核算对象主要有以下观点:①“三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成本。②“四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支出、绿色收益、绿色资产和绿色负债。③“六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绿色收入、绿色费用和绿色利润。其中,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绿色收入包括自然资源收入、环境污染收入、资源环境保护收入等;绿色收益包括资源环境收益、绿色利润等。

  有学者认为,绿色会计的目标应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其内容应能够帮助环境资源使用者和管理者了解绿色资源的存量和流量,以及绿色资产、绿色资源的分布及可能产生的变化情况;了解绿色资源所能产生的效益以及实现效益的能力;了解环境投资总额、环境投资管理情况、环境投资产生的效益及绿色负债变动情况等。也有人提出,鉴于目前我国公民的整体环境意识比较低的情况,近期绿色报告的目标可定义为:向政府管理机构、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环境利益关系人提供有关报告主体对其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对于理智的投资、贷款以及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

  笔者认为,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绿色会计的目标应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目标协调。由于传统会计理论只强调提高经济效益的单一目标,不但导致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下降,也危及经济效益的未来可实现性。因此,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不宜定义为单一目标,但它也不是多目标的简单相加,而是注重各个目标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多目标协调。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充分披露有关的绿色会计信息,为各决策单位实施经济和环境决策提供帮助。绿色会计应披露的信息主要有: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与环境负债和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报表中确认的环境负债和成本的性质,与某一实体和其所在行业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类型,等等。

  1.会计主体假设、受托责任假设、环境价值假设和多元计量假设。会计主体假设认为,绿色会计应注重主体的行为特性,而非所有权特性。当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其他企业的正常经营或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时,显然仅将会计核算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已不适宜,而应将这种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包含在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之内。

  受托责任假设认为,绿色会计的受托责任应不局限于“财产托付论”,而是适用“资源托付论”,即除了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外,保护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也应成为绿色会计中受托责任关系的主要内容。绿色会计中的受托已不仅仅是受出资人之托,而是受整个社会之托,受托人有义务、有责任向负有直接和间接委托关系的委托人(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充分披露其责任的执行情况。因此,受托责任具有双重性质,它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环境价值假设认为,虽然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绿色资源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因交换形成的价值和价格,它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范围,但要进行绿色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它虽不适用劳动价值理论,却适用边际价值理论。

  多元计量假设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核算内容在计量上具有模糊特征,若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因此绿色会计的计量应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指标,甚至是文字说明。绿色会计的计量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计量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兼容的办法。

  2.可持续发展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绿色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尽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但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正常程序和方法都应当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绿色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货币计量假设认为,货币计量的优点是能为不同质量、数量的会计核算对象提供一个统一的量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计算。但由于受科学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要将实物量度转化为货币量度,有时其精确度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用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共同反映绿色资源成为必要。多种计量反映能够互相补充,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信息,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此外,绿色会计主体内的绿色投资、绿色费用、部分绿色效益等仍然包含着劳动价值量,对于这部分绿色要素仍然可以按包含劳动价值量的货币进行计量。

  1.“自然资源损耗+改善资源环境收益=环境保护支出”的观点。理论界有些学者认为,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应包括:①自然资源损耗。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损失和自然资源损耗,后者又由自然资源超耗成本和“自然资本”的消耗成本组成。②改善资源环境收益,即企业通过环保所得收益。包括利用“三废”收益、接受外单位对污染损失的赔偿和政府发放的环保资金等。③环境保护支出。用以反映企业在环保工作中所作的贡献,并设有一系列核算账户,如资产投资、业务费用、回收费用等。

  与以上核算对象的内容相适应,该观点的支持者主张编制“绿色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登记“自然资源损耗”(原因是自然资源的损耗会带来企业收益的增加)和“改善资源环境收益”;负债方登记“环境保护支出”。同时,该观点认为在合理的条件下,企业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贡献应等于其收益,即在绿色会计报表中资产等于负债,表明“社会资源资产总平衡,环境和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也达到了绿色会计中的理想境界。若绿色会计报表中资产大于负债,说明企业行为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政府应采取行政措施予以干涉,督促其增加环保支出;若资产小于负债,则表明企业重视环保,应得到政府的肯定和鼓励。

  绿色会计的主体问题实际上是绿色会计的定位问题,即如何理解绿色会计与现行财务会计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有三种不同的理解:1.绿色会计是一门与现行财务会计并立的独立学科。2.绿色会计是现行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学科。3.绿色会计是现行财务会计与环境科学等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由此,对绿色会计的主体就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是政府,属于宏观层面;二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是企业,为微观概念;三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既涉及企业又涉及政府。绿色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其主体不能仅限于企业,还应包括政府,即从宏观层次进行核算。

  按核算内容的不同,可以将绿色会计主体划分为不同层次:从国家角度划分,称为宏观绿色会计主体;从区域的角度划分,称为中观绿色会计主体;以各个微观经济组织划分,称为微观绿色会计主体。这样就将会计主体置于环境系统中,从而将环境资源的价值消耗与补偿纳入绿色会计核算系统,体现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定的国家或地区的划分规定了绿色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的空间界限,即绿色会计只核算本会计主体内部的环境事项以及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环境事项;同时考虑本会计主体内上、下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寻求不同代人之间的环境资源公平合理的分配。这体现出各个会计主体在同一时间、空间同占有地球的环境资源,共同对资源的使用与保护负责。

  绿色会计的客体(核算对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因此,绿色会计核算对象中必然包括自然环境,具体说来,是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环境资源损耗是指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以及企业生产、储运、销售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超定额消耗。环境资源的补偿是指企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以及以排污费、罚款和赔偿等形式上缴国家或付给他人用以保护环境的支出。

  南京大学的杨胜雄教授在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上表示,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应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类,并认为传统绿色会计的不足在于只关注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忽略了人文环境,因此革新势在必行。

  由于绿色会计与自然环境关系复杂,考虑到目前的绿色会计核算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对于其核算对象主要有以下观点:1.“三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成本。2.“四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支出、绿色收益、绿色资产和绿色负债。3.“六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绿色收入、绿色费用和绿色利润。其中,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绿色收入包括自然资源收入、环境污染收入、资源环境保护收入等;绿色收益包括资源环境收益、绿色利润等。

  有学者认为,绿色会计的目标应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其内容应能够帮助环境资源使用者和管理者了解绿色资源的存量和流量,以及绿色资产、绿色资源的分布及可能产生的变化情况;了解绿色资源所能产生的效益以及实现效益的能力;了解环境投资总额、环境投资管理情况、环境投资产生的效益及绿色负债变动情况等。也有人提出,鉴于目前我国公民的整体环境意识比较低的情况,近期绿色报告的目标可定义为:向政府管理机构、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环境利益关系人提供有关报告主体对其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对于理智的投资、贷款以及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

  笔者认为,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绿色会计的目标应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目标协调。由于传统会计理论只强调提高经济效益的单一目标,不但导致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下降,也危及经济效益的未来可实现性。因此,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不宜定义为单一目标,但它也不是多目标的简单相加,而是注重各个目标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多目标协调。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充分披露有关的绿色会计信息,为各决策单位实施经济和环境决策提供帮助。绿色会计应披露的信息主要有: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与环境负债和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报表中确认的环境负债和成本的性质,与某一实体和其所在行业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类型,等等。

  1.会计主体假设、受托责任假设、环境价值假设和多元计量假设。会计主体假设认为,绿色会计应注重主体的行为特性,而非所有权特性。当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其他企业的正常经营或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时,显然仅将会计核算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已不适宜,而应将这种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包含在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之内。

  受托责任假设认为, 绿色会计的受托责任应不局限于“财产托付论”,而是适用“资源托付论”,即除了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外,保护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也应成为绿色会计中受托责任关系的主要内容。绿色会计中的受托已不仅仅是受出资人之托,而是受整个社会之托,受托人有义务、有责任向负有直接和间接委托关系的委托人(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充分披露其责任的执行情况。因此,受托责任具有双重性质,它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环境价值假设认为,虽然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绿色资源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因交换形成的价值和价格,它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范围,但要进行绿色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它虽不适用劳动价值理论,却适用边际价值理论。

  多元计量假设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核算内容在计量上具有模糊特征,若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因此绿色会计的计量应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指标,甚至是文字说明。绿色会计的计量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计量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兼容的办法。

  2.可持续发展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绿色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尽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但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正常程序和方法都应当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绿色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货币计量假设认为,货币计量的优点是能为不同质量、数量的会计核算对象提供一个统一的量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计算。但由于受科学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要将实物量度转化为货币量度,有时其精确度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用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共同反映绿色资源成为必要。多种计量反映能够互相补充,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信息,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此外,绿色会计主体内的绿色投资、绿色费用、部分绿色效益等仍然包含着劳动价值量,对于这部分绿色要素仍然可以按包含劳动价值量的货币进行计量。

  1)“ 自然资源损耗+改善资源环境收益=环境保护支出”的观点。理论界有些学者认为, 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应包括:1.自然资源损耗。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损失和自然资源损耗,后者又由自然资源超耗成本和“自然资本”的消耗成本组成。2.改善资源环境收益,即企业通过环保所得收益。包括利用“三废”收益、接受外单位对污染损失的赔偿和政府发放的环保资金等。3.环境保护支出。用以反映企业在环保工作中所作的贡献,并设有一系列核算账户,如资产投资、业务费用、回收费用等。

  与以上核算对象的内容相适应,该观点的支持者主张编制“绿色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登记“自然资源损耗”(原因是自然资源的损耗会带来企业收益的增加)和“改善资源环境收益”;负债方登记“环境保护支出”。同时,该观点认为在合理的条件下,企业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贡献应等于其收益,即在绿色会计报表中资产等于负债,表明“社会资源资产总平衡,环境和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也达到了绿色会计中的理想境界。若绿色会计报表中资产大于负债,说明企业行为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政府应采取行政措施予以干涉,督促其增加环保支出;若资产小于负债,则表明企业重视环保,应得到政府的肯定和鼓励。

  本次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以青州市为例,对生态旅游特色下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的需求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数据深入研究了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的主要方向。

  青州市地处于山东半岛东部,东临昌乐县,西靠淄博市的淄川、临淄两区,南接临朐,北与东营市的广饶接壤,东北与寿光市毗连,是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城市,非常适合绿道的建设。该市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底,其农田、山林、河滨等均可作为绿道建设的景观要素,绿道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前景。从生态旅游特色角度而言,青州市绿道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把握,要借助绿道将分散的旅游景点联系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空间体系,从而全面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与此同时,青州市绿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绿道品牌的建设,为区域特色形成特色产业,使其能够与青州市旅游融合在一起。

  青州市绿道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把握好生态化原则、本土化原则和人性化原则3方面内容,要围绕生态旅游特色需求形成有针对性的绿道体系,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绿道应用效益,使其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绿道规划设计时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低碳经济基础上形成相应的设计内容,形成相应的设计体系。尤其是要符合区域的地形、水质、植被、气候等自然特征,能够充分借助自然资源且将资源整合,在不影响原生态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空间的优化。

  绿道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能够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区域生态环境需求相协调。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其符合当地的人文特色,能够真正在生态旅游基础上形成特色的人文体系,尊重区域文化,突出民族景观特征,这样才能够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绿道规划设计要满足人性化需求,能够以人为本,围绕人员需求形成相应的设计内容。如在设计过程中以慢行道为主,设置好人性化标识和标语,做好相应的急救装置设置,形成配套的保护装置等。

  依照青州市发展方向,在对其绿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围绕生态旅游特色构建以生态宜居为主的绿道体系,借助该绿道拉近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业纽带;可以在民族特色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旅游特色路径,带动区域人民增收;可以依照生态发展需求形成绿色、环保空间,为区域人员提供良好的健身场所。

  为了满足上述需求,在青州市绿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城市区域特色、人口分布状况、城市交通状况等科学选取区域的廊道设计和慢行道的选择。青州市绿道设计过程中可以在山丘、山体等区域设置绿道,借助自然资源形成良好的生态空间,全面优化绿道环境体系;可以对二线巡逻道加以利用,依托二线巡逻道中的各项装置形成走廊或慢行道,将其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投入,从根本上提升青州市绿道的实用价值。

  除此之外,绿道规划设计时还要做好点、线、面的结合,即构建兴趣点,设置慢性线,形成区域面。选取点尽量要依照青州市的自然景观进行选取,围绕城镇构建之间的生态资源或道路路径等合理设置慢行道,将人们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空间紧密融合,借助公园区域、自然景观区域形成绿道面,从而构建以绿道为核心的生态格局。尤其是在线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走廊线路设计,依托植被、土壤等生态资源状况及自然环境走向趋势形成相应的绿廊。这种绿廊要适当设计缓冲区、控制区和禁入区,在禁入区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对生态或绿道进行保护,从而提升绿道的安全效益、生态效益,改善其保护效果。

  绿道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已经开始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将绿道这一低碳环保道路体系纳入到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针对性建设体系且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为我国生态城市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王雷.对绿道景观及配套设施控制性设计方法的认知――以晋城市环城生态圈总体规划的实施为案例[J].江西建材,2016(10):31-32.

  [2]王喜勇.中小型生态旅游城市的绿道规划设计探讨――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J].建筑知识,2012(3):139.

  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不仅关乎住宅内部的绿色环境,还应该充分考虑到绿色住宅建筑的选址及设计是否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协调发展。在进行绿色住宅的设计时,将有效利用自然能源至于首位,从而在绿色住宅建筑的整体布局和配套设施等方面实现节约能源的绿色设计。

  绿色住宅本意是要回归自然、健康的生活状态,而不能为了获取狭隘的“绿色”对筑的周围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通过我对国内外不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研究和学习,明确的了解到要从根本上实现绿色住宅,就要遵守相关的绿色住宅建筑设计的原则

  绿色住宅建筑要从开始的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建筑后的运营管理保持一套可持续的状态,从而保证绿色住宅建筑的寿命。在进行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期间,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地的气候、经济及人文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进而从绿色住宅建筑的整体出发,然后渗入到每个细节,以便能够充分了解到环境等不利因素对绿色住宅可持续状态的影响。

  绿色住宅建筑的生态化原则,即在施工过程中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无污染及无公害等良好效果。详细的讲,即是在绿色住宅建筑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建筑周边的自然条件或其他可再生资源(例如太阳能可发电、供热),实现对周围环境及自然水系统最小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要充分保证绿色住宅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绿色住宅是为人而设计、建筑的,所以要充分体现人在绿色住宅中的主位置,因此在进行绿色住宅建筑设计时,势必要遵循人性化的设计原则,绿色住宅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为代价而设计建筑。由此在进行绿色住宅建筑设计时,除了考虑建筑的具体情况外,更要充分的了解绿色住宅使用者的需求,以降低噪音、降低环境污染及室内环境的优化,来满足人们在精神和身体上的需求。

  目前,我国绿色住宅建筑设计的内容包括选址、节能减排及材料的综合利用等。其中对于绿色住宅建筑的选址,即是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住宅区的间距、朝向及住宅区内的绿化状况,使之能够与周边原有的河湖、植被及地貌想符合。而对于绿色住宅建筑中的节能减排的设计,是整个绿色住宅建筑的主要元素.

  在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要求中,主要包含对能源、环境系统及废物管理和回收三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绿色住宅建筑能源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常规能源、建筑能源及绿色能源的使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在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建筑能源主要针对于绿色住宅建筑时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材料的使用,选择适合、节能的材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构的设计,以此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而在进行常规能源的设计时,要尽量避免不同常规能源的重复使用,同时将绿色能源的使用置于首位。

  目前我国常用的绿色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其中风能和地热能对于地域的选择甚为严格,所以在不具备使用风能和地热能条件的区域,要将太阳能充分设计到绿色住宅的建筑中。太阳能是具有可再生、污染、无公害且廉价的绿色能源,目前绿色住宅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空调三个方面。

  绿色住宅建筑对环境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水系统、光系统和声系统。其中对于水系统的设计要面面俱到,包括绿色住宅区内的景观用水、住宅内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以及水的循环再利用。绿色住宅的设计必须满足整体节水量和水质达标的基本要求,同时有效的利用洗漱水、生活水及景观水等,使其再经过过滤、净化等程序后能够循环使用。而对于绿色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声系统和光系统,主要体现在降低住宅内噪声和自然采光的设计上,避免发生声污染和光污染的现象。

  对于绿色住宅建筑的小区,首先要满足垃圾的回收率和处置率都达到百分百的要求来设计,绿色住宅小区内要保证拥有全套的垃圾处理设备,其次要实现不同垃圾的细致分类,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置。

  在充分了解绿色住宅建筑设计的原则、内容及要求后,就可以制定对绿色住宅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法了。首先是选址,绿色住宅的建筑要选择在方便于人们出行且可以有效利用自然能源的地方,其中包括与公交线路的距离、与必要生活相关的基础建设的距离等多方因素。其次是对于绿色住宅建筑的整体布局的设计方法,对于布局的设计方法即要本着节约能源并有效利用自然能源的理念,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等具体特点,合理设计建筑的整体朝向、布局以及建筑区内的绿色景观,设计中尽量有效利用绿色能源,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最后对于绿色住宅建筑的配套体系的设计方法,建筑的配套体系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室内环境舒适度和健康生活度,所以在对配套系统进行设计时,其主要方法即是采用新风系统设计和有效利用绿色能源的设计方法。从而建筑出既能满足使用者身心需求,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绿色住宅。

  目前,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建筑覆盖率持续增高,屋顶绿化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措旌。设计中,屋面布置成空中花园,种植各种耐寒常绿的草坪花卉。不但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反射作用降低燥热,同时植被本身吸收的热量通过蒸发散失,从而降低耗能。绿化设计也可贯穿小区住宅建筑中,为区域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绿色感受。小区建筑每层公共部分,通过外挑等立面造型种植绿色植物,使得绿化交织渗透了建筑的每一层良好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促进了植物的生长,改善了室内环境,将人与自然结合到一起。

  绿色建筑积极推广新技术,运用新材料,采用新产品。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将是多样的,它特别推崇使用天然材料,尤其是外层材料将是高度综合、高效多功能的。

  因此,绿色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必须具备调节气质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达到恒温的目的。所以,绿色建筑的材料必须是环保节能的天然材料和新型材料,必须对现有建材进行环保、节能评估,提出技术改良、更新措施,使之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

  绿色住宅,即基于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原则和资源高效利用原则而设计建造的一种能使住宅内外物质能源系统良性循环,无废、无污、能源实现一定程度自给的新型住宅模式。同时绿色住宅具有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所以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是有效实现其特征的关键性因素。

  [1] 尹强.万达绿色住宅建筑设计[J].绿色建筑.2012,(01).

  [2] 阚轩.绿色高层住宅建筑的实际研究[J].工程建设.2011,(02).

  [3] 李南.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分析[J].建筑中文网.2010,(07).

  沣西新城位于西安与咸阳两市之间,东至沣河、南至大王镇及马王街办南端、西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北至渭河南岸,总规划面积14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64平方公里。沣西新城发展定位为:未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综合服务副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确立了战略新兴产业、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三大主体产业,2020年,沣西新城规划区人口约53万人。

  2011年底,沣西新城与美国SOM设计公司合作,该公司结合沣西新城特色,量身打造设计了新老西宝高速之间47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并在首次城市设计的汇报中提出了核心设计理念――河之城(City of Rivers),这个理念一直贯穿本次城市设计的始终,成为本次城市设计的灵魂与精神内涵。

  这次设计历时8个月,从最初的六个提案到最终选定的翡翠项链方案,从宏观层面的历史文脉研析,到“河之城”理念的确立,从微观的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到雨污水排放、绿地系统布局,合理的布局了规划中的各类要素,为沣西新城核心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翡翠项链方案最终确定了沣西新城三个层级的开放空间系统:一是以自然田园景观为基底的面状开放空间;二是以绿带、绿色廊道为主体的线性开放空间;三是以中央公园、社区公园为点缀的点状开放空间。

  沣西新城南望秦岭、北见渭塬,沣河、渭河、新河、沙河等自然河道在此交融汇集,冲击出了良田沃野。两千年前,这里曾是秦末汉初皇家上林苑的遗址,周丰京遗址在静静的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往今来,这里曾是桑陌交通、郁郁葱葱的生态田园,至今仍能见大片的良田美景,这些,都构成了沣西新城优质的田园生态基底。

  面状开放空间的设计重在考虑如何保持面状空间的连续性,即如何充分展现面状空间。西咸新区首次提出了“现代田园城市”(Modern Farmland City)的概念。《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中明确指出:“以大都市核心区为中心,以生态廊道相间隔,设置生态控制线,限制生态控制线内的城市建设活动,限定组团增长边界,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以此保持良好的山水环境和生态格局,形成城园交融的现代田园城市。”

  按照《规划》,沣西新城等五个城市组团集聚发展,生态田园特色小镇点缀在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的绿色基底上,共同构建空间上疏密相间、大开大合的空间布局模式。所谓“大开”,即开阔的田园风光。水为脉、绿为基、路为廊的广阔空间延伸;所谓“大合”,即高度复合的城市功能。其核心是在大面积绿地和都市农业基调中,建设要素密集、功能综合、空间有序的现代城市,引领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范式。

  “大开”,就是指开阔的田园风光。《沣西新城分区规划(2010-2020)》对新城的空间结构分为“一核、两轴、四园、八区”,这些分区均在满足其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留大片绿色景观。例如四园(滨河生态公园、涝渭湿地公园、人文遗址公园、田园风情公园),就是以河流、水系为主的滨水开放空间,重在展示渭河、沣河等水边开放空间;而八区里的西咸国际文教园和都市农业休闲区,也是在布置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以绿色农田为基底,充分展现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即“城在田中,城乡交融”。这样的大开大合的现代田园城市格局,必将使西咸新区成为城市建设区和绿色空间高度融合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理想的集中体现地。

  线性开放空间是从开放空间的线性形态特征角度而定义的,包括绿带(greenbelt)、绿道(greenway)和公园道(parkway)、游径(trail)、河流廊道(corridor)、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等多种开放空间。线性开放空间目前在沣西新城的体现主要为绿带(greenbelt)、绿道(greenway)等形式。

  SOM公司这次设计的最大亮点体现在:在47平方公里的城市核心区设计了一条绿带(geeenbelt)。这是一条兼具功能和景观的绿色廊道,它横贯沣西核心区,从西北至东南,全长约6.3公里,最宽处约600米,最窄处约200米,面积约2.2平方公里。整条廊道的构思是希望在核心区打造一条生态廊道,以绿树、水景为主,兼具调蓄排洪功能,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旱季吐水、雨季吸水。旱季时绿廊是一条以乔木、灌木、花卉为主的景观廊道,体现的是绿色植被景观;雨季时绿廊成为调节蓄水的场地,雨水通过高差自流至这条绿廊中,形成自然的水洼或连续的水域,成为区域内一条人工河,雨水通过自净作用成为景观水,可以营造小气候,对周边环境的营造起着积极的作用。《沣西新城景观体系规划》中提出了“用生态溶解城市”的理念,这条绿廊就是最好的体现。绿廊从西北到东南贯通沣西核心区,串联了行政区、高端产业、商务办公区、休闲娱乐区、居住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并且将沣河与渭河联系,进行了空间对话,打开了沣河、渭河在核心区的界面,形成了大片的开放空间。

  根据《沣西新城景观体系规划》中“道路绿化廊道与城市水网交融,构建新城绿道网络系统,将城市道路系统变成风景系统”的城市道路绿化廊道营造理念,沣西新城以南北向主干道――秦皇大道做为重要道路轴线进行设计规划并建设。《秦皇大道景观方案设计》将其定位为“城市文化展示轴”,主题特色为“绽放之轴”(绽放文化色彩、释放新城魅力的城市中央形象轴线),形象为“流动的城市名片”。秦皇大道北起渭明路,南至新沣大道,启动段从统一路至新沣大道,长4.2公里,宽度150米,车行道总宽度80米,两侧各留35宽的绿化带,有主要交通节点五个、次要交通节点四个,分为商业段、行政段、公园段,这三个功能分段是在结合了沣西城市设计中对周边地块的功能划分后确定的,较好的体现了秦皇大道“现代田园长轴画卷”的特色,同时将绿色景观与中央公园、绿廊、街头绿地等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做到了“生态溶解城市”。

  城市的发展,开放空间的预留是不可或缺的,城市开放空间关系着每个市民的利益,一个品质良好的城市外部空间建设需要通过长远的规划、精心设计、严格管理以及市民的广泛参与才能实现。这次SOM设计公司为沣西新城量身定制的核心区城市设计,涉及到城市开放空间的区域众多,尺度大小不一,各类开放空间形式与沣西特色完美结合,打造出了具有沣西烙印的开放空间,使其具有强烈的可辨识性。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这些开放空间一定会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成为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亮点和特色。

  [1]《城市设计导论》,徐思淑、周文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

  在机器的制作加工程序中,经过降低对刀具的消耗,尤其是对一些构造繁琐以后成本高的刀具消耗,是能够减少制造成本的一条关键措施。所以在现在社会的环境以及制造措施的背景下,能够执行探索一种使用与高速制作与制造的新式刀具物料,同时经过对这些制作与加工这种新式刀具的有关措施系数开展更具体的探索与改善,持续的创新与健全在制作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新式刀具,除此之外,涂层刀具也在前进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切削速度以及使用长久性。

  2.1能源节约型绿色机械制造工艺在以往的机器生产技术中,消耗的能源多,产生的能量大多数都因为摩擦生热被转变为内能抑或其他样式的能量被消耗掉,这不仅增加了对机器的损耗,并且对机器的工作时间带来影响,对机床及其生产的精准度产生影响,并且还浪费了能源对环境带来破坏。能源节省型绿色机器生产技术就是解决这些状况,在机器生产程序中,经过降低机器的损耗,适量的运用能够再生资源,引入低消耗的措施,运用低消耗的绿色设施等减少能源消耗的措施。

  2.2资源节约型绿色机械制造工艺资源节约型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是指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以保证机械产品质量和符合机械制造标准为前提,通过简化工艺和减少原材料消耗的方法来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的工艺技术。例如,在刀具的制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毛坯的形状,选择新型的刀具材料,尽量减少切削液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机械加工的余料,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达到节约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3环境保护型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实际上就是一个物质经过一系列加工制造过程,变成最终需要得到的产品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液、废气、废渣、噪声等对环境和操作者有危害的物质。环境保护型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是指通过工艺初始设计和末端处理技术,尽量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影响,从而提高机械制造系统效率的工艺技术。

  3.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指根据产品的品质要求,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能量的传递、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的尺寸进行设计,并通过计算分析转化图纸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要做好绿色设计,需从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产品流转的各个环节中所应注意的环保问题,并将环保作为设计的重要指导原则。绿色设计涉及十多项设计阶段,包括选材、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运输设计、使用维护设计、拆卸维护设计、报废处置设计等。要将各阶段的设计方案系统地协调和整合起来,因此,绿色设计也成了一个具有绿色性、集成性、并行性的系统。

  3.2绿色选材绿色选材是指绿色机械制造过程中,在满足产品的适用性能和制造工艺特性的条件下,综合考虑绿色环保的要求所选择的能源和材料,具体包括材料的选择和能源的选择。绿色选材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优先选用可再生能源与材料;二是,尽量选用原料丰富,成本低,污染少的能源与材料;三是,尽量避免选用有毒、有害、有辐射性的能源与材料。

  3.3绿色工艺绿色技术就是在机器生产程序中,运用相关的工具以及设施,根据节省能源、操纵能源、降低污染的需求,把各式原材料根据相关的秩序开展生产,以便获得所期望的达标产品。优异的绿色机器生产措施包含:运用干切削措施,低温切削措施,绿色时时切削措施,使用高精准度的冷碾措施,金属粉末的注射成型工艺,采用可编程的控制器技术、数显技术、数据技术来改造旧机床,净化废液等。

  3.4绿色处理绿色处理是指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液、废气、毛坯脚料以及破损的零件设备等废渣,进行回收利用或将其变成对环境无污染的物质的过程。绿色处理的方法有:第一,根据各排放气体的性能,能吸收的就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吸收,能燃烧的就在燃烧炉中通入氧气完全燃烧。第二,废液集中进行回收、转化、燃烧等处理。第三,将有毒的废渣进行集中深埋,或是采用化学方法将其变成无毒无害物质,将有棱角的锐利废弃物收集在一起并作集中处理。第四,将已报废的产品回收并使用到下一个周期中,变废为宝。

  我国政府对绿色交通的建设历来都十分重视。十总体布局中明确提出了要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的要求,2015年3月,“绿色化”这一概念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再次被提出,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更是要求把“绿色”这一理念与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高度融合。可以说,当前阶段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重点关注绿色发展。公路担负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任,“十三五”期间,国家预计对公路完成投资1.65万亿元。因此,如何实现公路建设的绿色化,已经成为当前阶段的一项重要研究课堂。

  绿色公路这一概念涉及多个学科。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关于绿色建筑、绿色公路、低碳公路、生态公路等相关概念、理论、关键技术的观点与成果,欧阳斌等人认为,绿色公路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节能减排、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绿色公路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强化创新驱动,对新能源、新材料等展开积极的探索研究,同时对先进适用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大力推广,从而实现绿色公路能够全方位降低碳排放量和能源的消耗,进而达成改善环境和实现绿色效益的目的。其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是要倡导绿色建设和低碳运营,以节约资源优先和保护环境为本为指导方针。

  我国绿色公路直至2020年的战略发展目标为:提升全行业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体系,明显加强创新发展能力,同时还要打造一批以低碳环保作为设计理念,兼具绿色施工、行驶畅通、精细管理、智慧服务、节约资源和高效运营等作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公路示范工程,显著提升公路全寿命周期内对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成效,全面落实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

  推进公路结构调整、完善高速公路网、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全面提升道路技术结构和路面等级,提升路网覆盖范围与通达程度;促进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完善公路货运枢纽集疏运通道体系、加强综合客运枢纽和物流集聚地区的货运站场的建设;推进衔接设施建设,为后期公路的绿色运营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研究推广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推行绿色照明工程,推广应用寿命长、功能可靠的发光二极管等节能灯具;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加强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深入展开研究公路环境风险控制技术,进一步加强公路环境风险应急应变能力;加快推进公路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稳步推进可视、可测、可控化的路网管理模式;ETC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全面提高路网整体通过能力。

  进一步加强绿色公路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着力环境保障制度的加强。对现有的公路建设规划以及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制度继续完善。同时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或补偿恢复要建立相关机制,实施生态环境补偿制度。进一步修订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公路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鼓励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标准。加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公路工程能效评估报告编制指南、公路节能验收技术指南以及公路施工机械能耗限值标准、操作规范和检测规程、公路工程环境监理规范等标准规范。

  加快完善公路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统计指标体系,更进一步健全分析和统计制度,加强公路各项指标的调查、统计、预测、分析以及工作。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密切关注公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业务能力建设,保证提供的公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同时要建立以科研机构、环境监测部门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组织为依托,能够实现全行业覆盖的监测网络,对公路行业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考核。贯彻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环境保护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公里节能减排制度。

  强化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重点环境的监管;在公路规划中充分考虑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确保节能和环保的设计深度在公路的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纸设计的审查中达到规定要求;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组织管理,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同时避免出现资源消耗较高的施工措施;切实做好对节能环保的专项验收工作;严把公路运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标签

0

新利体育·luck18(中国)

网站地图

电话:34.150.103.157:9999         网址:https://zhuoxinlab.com

营销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企石莞企轩1号楼836

新利体育·luck18(中国)

微信公众号:新利体育·luck18(中国)

  |  网站地图 | RSS | XML |